看似小小的玻儿实则有大大的梦想。

没有任何一个品类,能够在这3年掩盖彩妆品类的璀璨光芒。

无论是外资巨头的布局,如雅诗兰黛先后收购了Too Faced和BECCA,欧莱雅收购IT Cosmetics,资生堂将Laura Mercier纳入麾下,还是像国内主流企业向彩妆市场的聚拢,如上美集团并购韩粉世家,刚过去的10月份丸美控股恋火,连娇兰佳人都通过自有品牌REC期待成为全国第一专业彩妆品牌,抑或是专业的彩妆品牌的持续爆发,如艺术彩妆玛丽黛佳摧枯拉朽式的蹿升。

在中国,彩妆品类已经迎来繁荣盛世。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将达到420.16亿元。

其中,本土品牌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凯度消费者指数针对中国彩妆市场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6年,本土彩妆品牌第一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品牌,贡献了52%的市场销量,成长速度达到了21%。

在这样一个市场,任何的新闻和消息都不令人意外,诸多的第一次也必将在此诞生。

也就是在10月13日,中国彩妆市场的又一个“第一次”诞生了。那一天,港资企业中富资源发布公告,建议收购英国玻儿美容集团有限公司(目标公司),而目标公司透过其全资拥有的一间于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玻儿(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并进行为期40个工作日的尽职调查。

如果最终达成协议,中国彩妆市场上第一家被港资企业收购的品牌就将诞生。

对于线下传统渠道而言,很多人可能在近几年甚少听到玻儿的发声,这一公告无异于平地上炸起的惊雷。

为什么是创立于2009年的玻儿彩妆(Populart),它的什么品质被中富资源相中,如今的玻儿彩妆又在做什么?此间种种,我们与玻儿彩妆总经理孟宪光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

孟宪光(中)

中富资源是谁?

对于玻儿,业内人士大多有印象。但是,对于收购方中富资源,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实际上,港股上市的中富资源并非是化妆品的“门外汉”。根据中富资源的财报显示,它有三项主要业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即是“于香港提供美容疗程服务及买卖化妆品及护肤产品”。在中富资源2016年4040万港币的营收中,化妆品板块就收录了2230万港币,占据半壁江山。

在香港发展多年,中富资源自然也十分向往广阔的大陆化妆品市场。不谙大陆市场的它们,自然需要一位“代言人”,也就是如今的玻儿。

当然,“联姻”肯定是双方共同的意愿。那么,玻儿为什么会选择被并购?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化妆品企业肯定需要资本的支持。在创立玻儿之初,我就认定,当一个品牌或者整个市场发展到某种程度时,肯定需要资本的介入。前几年我们都是股东内部增资,而这一次我们希望有一个上市公司来洽谈,让玻儿获得更快速的发展。”孟宪光透露,与韩粉世家被上美并购不同,中富资源这一次相当于战略性的财务投资,因为中富资源没有在国内做化妆品经营的经验,而玻儿团队的方向,中富资源十分认可,希望玻儿团队持续地经营下去。

那么,又是玻儿彩妆什么样的方向,如此受到中富资源的认可呢?

玻儿的F2C模式让中富动心

中富资源看重的,正是玻儿自去年3月份提出并且实践至今的F2C模式。

什么是F2C模式,简单理解就是Factory To Customer,从工厂到消费者。提出这一模式,源于孟宪光多年来对于品牌以及渠道的思考。

众所周知,本土传统的化妆品品牌,更多地聚焦于B端,针对渠道来进行宣传。随着近年电商渠道的兴起,消费者的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孟宪光看来,电商解决了中国消费品市场2个重要的问题——金流和物流(移动支付的流行和物流配送的便利)。

在物流和金流的基础上,孟宪光认为,如今的消费者更需要金字塔上端的服务。

“我们定义为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孟宪光说道。

以前B端生意只需要考虑渠道的利益和喜好,而如今假若无法掌握消费者的最新喜好,面临淘汰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传统的方式,因为中间链条和层次的关系,使得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距离以及沟通效率都大打折扣,跟不用提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所以,孟宪光提出F2C模式,旨在缩短中间层级,更快速地连接消费者。孟宪光的F2C模式,并不是完全舍弃中间商,但不同于传统的中间渠道商,这一模式更强调中间商的另一种职能——售前和售后的服务。

“随着微信等平台的兴起,让我们有了能够快速理解并且得到消费者反馈的机会。”孟宪光透露,玻儿彩妆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300万的会员,而通过F2C平台,作为品牌能够清晰地掌握到消费者的购买记录和习惯。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品牌方能够实现品牌的推广、新品的推出,以及教育培训课程的落地等在线传播,直接到达消费者,而不一定通过传统重型的会议营销方式,这就是售前的服务。

“比如我们推出的小胖笔,通过F2C模式,在微信端的传播,消费者很快地接收到信息,缩短了我们从供应链到消费者手中的链条和时间。在传统门店可能还没到货的情况下,我们在电商、F2C已经被订购一空。”在孟宪光看来,渠道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而售后的服务,则是更好更快地接收到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反馈。比如玻儿针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推出了一个“后悔药”计划,如果消费者对于产品不满意,可以退换,玻儿的F2C平台会根据该消费者的后台数据,为其推荐更合适的针对性产品。

“以前消费者购买玻儿的产品,如果觉得不合适,肯定找售卖的门店,现在则可以通过F2C平台直接和品牌联系,我们得到消费者最直接的反馈,让消费者的感受更好。我们要给消费者最合适的产品,不卖过时的、消费者不适用的或者过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孟宪光强调,所谓消费品,一定是消费者消费掉之后,消费链条才算结束,以前很多的产品都是积压在渠道。

为了让服务更加频密和落地,玻儿彩妆做了2件事情:

一是组建更加庞大的线上客服(彩妆顾问)团队,每一位能够服务500位消费者,通过线上的微信公主群以及一对一的方式,更好地为消费者设定标签;

二是明年计划推进的玻儿美咖线下体验店项目,通过这样的实体店落地项目,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

“经过服务,玻儿的复购率达到了43%左右,相当于消费者2个月就回购一次,而一般彩妆的复购率可能在10%以下。”显然,孟宪光的F2C大计已经初见成效。

没有包袱,玻儿才能更多拓宽边界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玻儿彩妆,和2009年创立之初已是大相径庭。在这8年多的发展历程中,玻儿彩妆从CS渠道起家,到2012年涉足KA(屈臣氏),再到2015年重点转向电商(2016年电商占据玻儿彩妆70%的业绩份额),继而在去年又调转船头探索F2C,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果断。

而这与孟宪光曾经的经历休戚相关。孟宪光在21世纪之初曾任美国柯达中国区总经理。柯达是传统影像时代的巨无霸,但却因为过重的包袱,对新领域的探索动力不足,倒在了数码时代的门口,这一切孟宪光看在眼里。

“玻儿并没有那么多的包袱,该断就断,该往投资的方向就果断投资。虽然在其中我们会失去一些渠道和代理商,会经历阵痛,但我们这么多年始终坚持一个关键——你有没有失去消费者。”孟宪光说到这里,语态十分坚定。

他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自品牌创立的第一天起,玻儿彩妆的产品就有明暗码,每一个产品都有“身份证”,希望知道产品卖到哪儿去了,希望和消费者获得连接。

8年来对消费者的研究,使孟宪光更加坚信,彩妆市场是一个多品牌、多样化的市场,不可能一个品牌或者几个寡头统一市场,要仅仅围绕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

像玻儿,就是定位于服务小资潮女的个性化品牌,这种人的标签就是“狂欢、享乐、自由、随性”。所以,玻儿提出“life is party”(就要快乐)的主张,简单、直接地击中消费者。

不要想去覆盖太多层次的消费者,定义的消费群体一定要明确,不然很容易失去个性化。”孟宪光十分警醒。

虽然孟宪光坦言,未来玻儿彩妆的量不一定会非常大,但是通过这一次的并购融资,他希望未来再去创造或者拿到更多不同的品牌适应不同的人群。

“未来是一个多品牌的彩妆集团,我们希望5年左右能够实现。”不难看出,孟宪光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边界,看似小小的玻儿实则有大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