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多时的奢侈品行业正在逐渐回暖,但此时Hugo Boss却背道而驰。

或许有些急功近利的Hugo Boss终将错过未来奢侈品市场的好转,那错过之后呢?

行业回暖

“总体情况要比去年好些了。”电话那边,张先生稍微松了一口气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这样描述2016年他眼中奢侈品行业的情况。

张先生从事奢侈品服饰高端定制相关工作11年,与Cantarelli、Prada等奢侈品牌都有过合作。

每年12月下旬,他都会把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把自己合作的品牌和同类品牌表现进行比较,“再加上年底行内的一些聚会,大家相互交流情况,对这一年奢侈品的状况就能了解个大概。”他说。

今年的聚会在12月18日,大家比较有共识的结论是,虽然具体到各个品牌会因为细分品类不一样表现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好些了”。

同时他也强调:“‘好些了’代表回暖已经呈现,仅此而已。暖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但至少对于行业和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能提振大家的信心。”

过去一年各大奢侈品企业的业绩则能很好地佐证张先生所言“好些了”。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旗下支柱性的时装皮革业务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5%,是此前预计增长率的2.5倍。

开云集团旗下最重要的奢侈品牌Gucci更是全面复苏,上半年,其收入19.48亿欧元,同比增长3.9%,有机收入涨幅为5.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至5.369亿欧元。甚至在10月份,Gucci还底气十足地涨价,个别产品涨幅达到10%。

此外,Hermès、Coach等品牌的销量都有所上升。

有数据显示,中国地区奢侈品销售收入在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后,今年已开始逐渐复苏,预计达到760亿美元。

急功近利

“中国市场一定是下一个能够爆发的市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市场不好的时候,大部分品牌的选择是一边收缩,一边进行新的布局,比如颠覆之前的设计推出新的产品,拥抱互联网等等。”意大利某奢侈品牌前中国区总经理这样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而这一点在Hugo Boss身上却并不明显,或者效果不明显。

“从某种角度上讲,Hugo Boss可能有些急功近利或者急于求成。”他说。

其实,和其他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相比,Hugo Boss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在其总体的市场份额中占比较小,不像很多品牌中国区的销售就能占到接近一半”。这就给了Hugo Boss更多的理由去开拓中国市场。

甚至在去年8月中国奢侈品市场仍处在低迷的时候,Hugo Boss还选择继续扩张。

“其他方面没做好,只扩张门店显然是不够的。”张先生表示。

在他看来,Hugo Boss虽然也有扩充产品系列,但是新意不够,品牌推广也不得力。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该集团收入下跌3.7%至6.426亿欧元;净利润则下跌49%,创下6年之最。

去年11月,Hugo Boss集团就已经预测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疲软很可能持续到2016年。

可能是不想被这种疲软影响,今年3月,Hugo Boss又表示将关闭大中华市场145家门店中的20家。

更出乎意料的是,两个月前,Hugo Boss新任CEO Mark Langer更是公开表示,未来集团会退出奢侈品市场,将重心重新放到核心的高档男装业务上。

“虽然这个决定和两任CEO对公司有不同的要求有关,但有要求的时候就大干快上,行情不好就离开退出,对企业而言,可能会降低损失,也可能失去一些机会。”张先生说。

错过之后

无论如何,Hugo Boss都选择了和奢侈品说再见,而且大幅减少中国门店数量也意味着它将错过中国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的奢侈品市场。

根据欧睿国际的预测,中国将在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而且随着行业整体环境的向好,Hugo Boss中国业务也开始有所好转。11月初,Hugo Boss表示第三季度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增长。

“Hugo Boss错过奢侈品市场的回暖基本是能确定的了,但即使它放弃奢侈品的调性和标签,未来也需要做很多改变。”张先生坦言。

Mark Langer曾公开表示,公司计划在2018年前,将通过精简旗下品牌,着重发展注重时尚意识的年轻客户等战略来恢复业绩增长。

的确,很多奢侈品品牌都已经意识到“时尚、年轻”的重要性,毕竟,年轻人代表未来,而且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也在逐渐年轻。

但这恰恰是Hugo Boss的短板。

来自天津的丁先生就直言不讳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这个品牌比较适合我爸。”而丁先生今年35岁,民营企业二代接班人。

虽然Hugo Boss旗下有针对年轻人的分类品牌,但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容易混淆,而且品牌之间差异化并不是很大。

“Hugo Boss在营销方式和目标客群方面也需要再清晰一些,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张先生说。

新金融记者 刘畅